在U17国少队在沙特的惨败后,观察者网的专栏作家杨健用“4个月三线皆失,国足又遇大灾年”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中国足球释放出来的令人沮丧的信号。自今年年初,中国足协在第12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了2025年各级国家队的奋斗目标,但时光荏苒,四个月过去了,国字号队伍并没有因为新任掌门人宋凯的激情誓言而发生实际的变化。相反,球迷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波接一波的失望飘然而至。
回顾过去几个月,先是2月U20国青队在亚洲杯1/4决赛中遗憾败给沙特,无缘晋级U20世界杯;接着在3月,国足在世预赛中连战皆败,附加赛的希望变得渺茫;4月,U17国少队在亚洲杯小组赛中遭遇全败,直接被淘汰。可以说,四条战线中已有三条已经耗尽,现在只剩下U23国家队在9月要为奥运资格而战。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足坛的各级国字号球队已然沦为都是观望者,出线已成奢望。在每一个偶数年,球迷们早已习惯了目睹自己的期盼在奇数年的预选赛前就戛然而止。新任足协主席宋凯上任以来,虽然在足球反腐和联赛改革方面走出了步伐,但中国足球依旧负担沉重,在这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上,需为过去十余年的短视和不作为买单。
比起“还债”,“不进则退”的现实更加严峻。纵观整个亚洲,特别是青年国字号的进步,带来的喜悦恐怕是微乎其微。2015年出台的《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2007和2008年出生的青少年,这些如今已经成为U20和U17国家队的核心成员。虽然U17小队在选材上似乎要好得多,但整体的青训环境依然受限于人才匮乏和教育资源的不足。
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中国足球在过去十年的努力,似乎依旧停留在起跑线上。以沙特为例,早在2014年就启动的“2030愿景”项目,每年投入巨资打造精英学校,同时打破了球员不能海外效力的老规矩,培养了大批人才前往欧洲接受专业训练。相比之下,中国的青训体系在今年才刚刚起步,“12岁退役”的现象仍让无数足球少年无所适从。
在各级国字号队伍接连失利的时刻,期待依靠一两代年轻球员冲出亚洲乃至走向世界的目标显得格外遥不可及。在政绩与成绩观的双重考量下,肩负着“避免四大皆空”重任的国奥队在即将到来的U23亚洲杯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足球内心深处所缺乏的,始终是一种持久的耐心,或许在失望与希冀之间,他们正经历一场无尽的宿命之旅。
中超免费观看_足球免费观看_中超高清在线_足球高清在线
上海申花 VS 浙江俱乐部绿城
武汉三镇 VS 云南玉昆
青岛海牛 VS 成都蓉城
山东泰山 VS 深圳新鹏城
上海海港 VS 上海申花
北京国安 VS 浙江俱乐部绿城
梅州客家 VS 武汉三镇
成都蓉城 VS 大连英博